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柴胡功效的历史演变与入药品种及药用部位的相互关系
作者姓名:翟昌明  王雪茜  程发峰  马重阳  于才  穆杰  王庆国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编号:2014-01)——王庆国传承工作室;岐黄中医药基金传承发展奖工作室建设项目(编号:1000062620114/002)——王庆国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摘    要:目的:探析柴胡功效演变与入药品种及入药部位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梳理历代文献,总结柴胡功效的演变,并分析其与柴胡入药品种及入药部位间的关系。结果:《神农本草经》时期应用的柴胡品种已不可考。唐代以后,狭叶柴胡、银州柴胡被认为是柴胡上品,而银柴胡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亦被当做上品柴胡应用,这有可能成为柴胡出现"补虚劳"功效描述的原因。古来柴胡皆以根入药,清末以来,在长江一线逐流行以全草或地上部分入药。同时期兴起的"柴胡劫肝阴"之说或许与入药部位的改变而造成的有效成分改变有关,但仍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结论:历代对柴胡功效认识的不统一,有可能是不同时期内应用柴胡的品种及入药部位不同造成的。

关 键 词:柴胡  功效  演变  品种  入药部位
收稿时间:2016-01-04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中医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中医药》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