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剂量的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引用本文:王华平.不同剂量的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50-52.
作者姓名:王华平
作者单位:杭州市儿童医院儿科,310000
摘    要: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干预效果及临床预后,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 7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无丙种球蛋白组(Ⅰ组)20例,小剂量丙种球蛋白组(Ⅱ组)25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组(Ⅲ组)25例,Ⅰ组给予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Ⅱ组在Ⅰ组基础上再给予1g/kg的IVIG治疗,Ⅲ组在Ⅰ组基础上再给予2 g/kg的IVIG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患儿症状改善情况,记录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空腹抽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水平,随访3个月,记录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Ⅱ、Ⅲ组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症状改善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治疗前血清TNF-α、CRP、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治疗后血清TNF-α、CRP、IL-6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治疗后血清TNF-α、CRp、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Ⅰ、Ⅱ、Ⅲ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5%(7/20)、4%(1/25)、4%(1/25),Ⅱ、Ⅲ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崎病的发展、预后可能与血清炎性指标升高有关,丙种球蛋白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降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生率及缩短症状缓解时间,1 g/kg与2g/kg临床疗效相当,建议发病初始给予1g/kg的IVIG治疗.

关 键 词:炎症  川崎病  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大剂量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