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神农炎帝“尝百草”而《神农本草》出,黄帝著《黄帝内经》而中医兴,炎黄二帝重视医药是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主要原因。王尚荣大师出生在一个传奇般的显赫世家,一门二进士,曾祖父做到皇门侍郎(四品),祖父是京城名医。耳闻目睹中医百年兴衰。半个世纪以来,一代名医王尚荣大师,出圣空山云岩寺(居士),目睹中医的中兴,八十岁高龄仍出任《中国中西医专家会诊中心》首席专家,为了振兴中医,多次向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国家卫生部中医司在来信中讲“先生高龄,仍孜孜不倦,为中医事业操劳,实为可敬”。王尚荣大师潜心研究佛学、道学及各家学说,集医学、佛学、道学于一身,为中医事业奋斗一生,“叶公好龙、固步自封、民族虚无主义,左右倾思潮是中医发展的大敌。中医要发展,关键是创新,是要按照中医的自身发展规律去办事,中医才能实现中兴”。一叶知秋,为了纪念一代名医王尚荣大师,发表大师在50年代写给国家领导和卫生部信件的仅存部分,关于中医现代化一一个争论了五十年的问题。五十年前在我国,中医占主导地位,是多数,西医是少数;五十年后西医占主导地位,是多数,中医是少数。中医药要中兴,纸上谈兵是行不通的,要靠创新,靠进步才能生存和发展。有人提出“原创中西医结合、中医要姓中”的学术观点,其实“西医学习中医、中西医结合”也提了许多年,还是要提出“中医现代化的问题”。对待者数,流行者气,主宰者理。中医现代化首先是中医术语的现代化(以证为纲,以病为目,纲举目张),中药的创新研究(药品及保健品),发表一代名医王尚荣大师半个世纪前,关于中医现代化的两封信,抛砖引玉,以期对中医现代化有所促进。但中医现代化还要靠各级医院中医科有志于著书立说的专家及中医大专院校及中医院的专家教授和青年医学科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