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艾滋病污名化的内隐效应:概念抑或病状
引用本文:王沛,李建升,孙连荣.艾滋病污名化的内隐效应:概念抑或病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6).
作者姓名:王沛  李建升  孙连荣
作者单位:1.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
2.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3.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得点学科项目  
摘    要:目的:旨在探讨艾滋病概念和艾滋病人的病状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在艾滋病污名化过程中的作用,以期能在初步揭示其内隐运作机制的基础上,为减小公众对艾滋病人的消极态度或偏见、改善艾滋病人的社会心理生存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内隐联想测验,结合缜密的实验设计。结果:①艾滋病概念、病状分别对艾滋病污名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但二者的交互作用最终决定艾滋病污名的形成;②在污名化过程中,艾滋病概念起主要作用。

关 键 词:艾滋病  污名  艾滋病慨念  艾滋病病状  内隐联想测验

Implicit Effect of the AIDS' Stigmatization: Conception or Symptom?
WANG Pei,LI Jian-sheng,SUN Lian-rong.Implicit Effect of the AIDS'''' Stigmatization: Conception or Symptom?[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8,16(6).
Authors:WANG Pei  LI Jian-sheng  SUN Lian-rong
Institution:WANG Pei,LI Jian-sheng,SUN Lian-rong School of Education,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
Abstract:
Keywords:AIDS  Stigma  The conception of AIDS  The symptom of AIDS  IAT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