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附壁血栓临床研究 |
| |
作者姓名: | 王延梅 陈才旺 |
| |
作者单位: | 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本溪,117000 |
| |
摘 要: | 目的:提高对左室附壁血栓的认识,了解其危险因素,并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影响。方法:对住院的80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有左室附壁血栓的45例(经彩色多普勒证实44例,磁共振证实5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的左室附壁血栓临床检出率为5.6%(45/805),在AMI发病5d内发现者占80%,10d内发现者为20%;血栓:29例(64.4%)见于广泛前壁梗塞,10例(22.2%)见于前间壁梗塞,4例(8.9%)见于前侧壁梗塞,2例(4.5%)见于下壁并右室梗塞。Killip泵功能分级4级13例(28.9%),3级者24例(53.3%),2级6例(13.3%),1级2例(4.5%)。超声心动图见异常团块影者66.6%,分层状等回声影者17.8%,云雾状回声15.6%。有6例(13.3%)发生伴动脉(脑、肠系膜、股动脉)栓塞。26例接受单纯抗凝治疗,血栓完全消失61.59/6,平均消失时间为25.7天,血栓减小者30.89/6;加尿激酶溶栓者17例,血栓完全消失者70.6%,平均消失时间为14.1天,血栓减小者23.59/5;加用rt—PA溶栓2例,血栓均于7天内7肖失。死亡8例(17.8%),分别死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结论:左室附壁血栓是急性心肌梗塞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和梗塞面积、部位、泵衰竭程度等关系密切;超声心动图是目前敏感的诊断手段;用肝素等抗凝,可以使血栓完全消失或减小。
|
关 键 词: | 左室附壁血栓 临床研究 梗塞后 急性心肌梗塞 超声心动图 完全消失 彩色多普勒 回顾性分析 临床检出率 尿激酶溶栓 严重并发症 危险因素 治疗方法 右室梗塞 抗凝治疗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心脏破裂 梗塞面积 诊断手段 发现者 |
文章编号: | 1008-0074(2005)03-0207-0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