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小儿脾阴虚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胡义保,孙轶秋.小儿脾阴虚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1993,10(1):5-6.
作者姓名:胡义保  孙轶秋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儿科 221300
摘    要:小儿“脾常不足”和“阴常不足”之根蒂是脾阴不足,脾阴虚在儿科临床上占重要地位,远较成人多见,兹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脾阴的源流《灵枢·本神篇》云:“脾藏营”,《灵枢·营卫生会篇》载“营出中焦”,即脾阴源于中焦脾胃。水谷入胃,经胃的初步腐熟,再由脾化生精微,其中一部分转化为本脏之阴,即脾阴。宋代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述:“脾虚不能食,津少呕呃逆”,属小儿脾阴不足证。明代万全在《幼科发挥》中说:“胃气上升,津液自升,泄泻止矣”,即认为津液不足而久泻不止,用钱氏白术散滋养脾阴。缪仲淳提出:“胃气弱则不能纳,脾阴亏则不能消”,是小儿纳呆食少的关键。近代医家唐容川指出:“脾阳不足,水谷不化,脾阴不足,

关 键 词:儿童  脾阴虚  诊断  中医药疗法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