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AQP4基因多态性与视神经脊髓炎的相关研究
引用本文:王青松,王璞,宋金辉,丁志刚,李小龙,周佩洋,杨军,郝世胜,张贵斌.AQP4基因多态性与视神经脊髓炎的相关研究[J].郧阳医学院学报,2015(3):258-262.
作者姓名:王青松  王璞  宋金辉  丁志刚  李小龙  周佩洋  杨军  郝世胜  张贵斌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神经内科
摘    要:目的:从基因水平研究分析AQP4基因外显子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以及其在视神经脊髓炎(NMO)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145例研究对象分为4组:NMO及高危综合征组25例,多发性硬化组(MS)40例,脑梗死组(CI)40例,正常对照组(NC)40例。对所有入选对象的全血DNA进行AQP4基因的单核苷酸位点分析,并通过特异性的定点诱变技术对携带AQP4基因表达序列的p EGFP质粒进行定点诱变,根据相应SNP位点突变生成相应突变质粒,脂质体转染法将相应质粒转染细胞建立抗AQP4抗体检测细胞株。根据相关统计学数据分析AQP4突变位点细胞株与滴度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其在NMO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结果:NMO组发现SNP位点2个,位于2号外显子,突变位点为R108T及I110N。3、4号外显子区域未发现SNP位点,多发性硬化组、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未发现相应的单核苷酸位点。组间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抗体滴度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SNP位点突变可能会导致表达蛋白一级结构发生微小的但却可以改变其抗原性的变化,抗原抗体反应的强度不同可能是导致不同突变组间滴度差异的原因,推测基因水平的变化可能参与了NMO的发病机制。

关 键 词:视神经脊髓炎  单核苷酸多态性  发病机制

Correlation between Polymorphism of AQP4 Gene and Pathogenesis of Neuromyelitis Optic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