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心肾不交证"命名源流考释
引用本文:佟琳,高宏杰,张华敏."心肾不交证"命名源流考释[J].江西中医药,2019,50(9).
作者姓名:佟琳  高宏杰  张华敏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7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摘    要:"心肾不交"这一名词演变的哲学基础开始于《周易》,在诸多经典医籍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藏经》等已有一定雏形,在唐宋时基本得到确定。"心肾不交"一词的记载首见于宋代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明清时一些医家认为心肾不交证为心火旺肾阴虚证,将心肾不交作为失眠、遗精、健忘的病机。据文献查阅"心肾不交证"一词现最早见于程莘农院士1964年所著《中国针灸学》,现代认为心肾不交证等同于心肾阴虚阳亢证、肾阴虚心火旺证,与明清医者观点一致。当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普通高等教育中医类国家规划教材和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均用"心肾不交证"作为规范名。

关 键 词:证候  心肾不交  心肾不交证  源流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