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肠道菌群、肝功能、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摘    要: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肠道菌群、肝功能、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确诊的NAFLD患者60例,采集粪便标本检测肠道菌群,同时在门诊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NAFL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将NAFLD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其中A组给予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456 mg/次,3次/天,疗程30天;B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 mg/次,3次/天)的同时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 mg/次,3次/天),疗程30天。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粪便中肠道菌群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内毒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的变化。应用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NAFL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320、2.875,P值分别为0.022、0.002),肠葡萄球菌和肠杆菌数量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4.352、3.435,P值分别为0.000、0.001),肠球菌和拟杆菌无显著变化(t值分别为0.834、1.459,P值分别为0.401、0.173)。治疗后A组与B组双歧杆菌及乳杆菌的数量均有所上升,B组较A组上升更显著(t值分别为2.455、2.526,P值分别为0.027、0.018),两组治疗后肠葡萄球菌及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B组较A组下降更显著(t值分别为-2.049、2.758,P值分别为0.041、0.009)。治疗前NAFL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血浆内毒素、TNF-α、IL-6和HOMA-IR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783、3.174、6.173和6.730,P值分别为0.006、0.002、0.000和0.000)。与A组相比,治疗后B组血浆内毒素、TNF-α、IL-6、HOMA-IR、ALT、AST、TBil及TG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2.452、-3.038、-3.398、-3.276、-2.473、-2.748、-2.474和-2.536,P值分别为0.023、0.005、0.002、0.004、0.018、0.017、0.019和0.017)。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需氧菌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厌氧菌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NAFL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构成的改变,提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治疗NAFLD可显著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改善肝功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