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先天性巨结肠乳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引用本文:王玲朝,王春晖,江逊,林燕,王宝西.先天性巨结肠乳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0,5(3):217-222.
作者姓名:王玲朝  王春晖  江逊  林燕  王宝西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儿科,西安710038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C2022 
摘    要:目的 建立接近于人类先天性巨结肠(HD)的乳鼠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方法 9窝6~7日龄SD乳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正常组,每组3窝。实验组以0.1%苯扎氯铵(BAC)、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降结肠15 min,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各组分别于术后第1、3、5、6和7周行大体解剖结肠形态学观察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以SABC法检测各组结肠神经节细胞S-100蛋白和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c-Kit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的分布和表达。结果 ①术后7周,实验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排便减少、腹胀、精神萎靡和消瘦,粪便颗粒较对照组和正常组大而干燥,处死后大体解剖可见BAC处理段结肠肠管狭窄、痉挛,无蠕动,病变近端肠管扩张,肠腔内容物潴留。②术后1、3、5和6周,实验组病理学检查可见肌间及黏膜下神经节细胞逐渐减少,术后7周肌间及黏膜下神经节细胞完全消失,肠壁其他结构完整,未发现瘢痕形成及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和正常组均可见正常的肌间和黏膜下神经节细胞。③术后1、3、5和6周,实验组肌间及黏膜下神经节细胞S-100蛋白和NSE的表达逐渐减少;术后7周S-100蛋白和NSE的表达完全消失,对照组及正常组S-100蛋白和NSE表达均未见明显变化。④术后1、3、5、6和7周,实验组结肠c-Kit的表达逐渐减少,ICC分布均较对照组和正常组明显减少,网络状结构受到破坏,ICC形态出现异常,表现为突起变短、变钝。对照组和正常组c-Kit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HD乳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HD及其相关并发症的病因、病理机制、生理机制及以ICC为靶点治疗HD奠定实验基础。

关 键 词:先天性巨结肠  动物模型  大鼠  苯扎氯铵  Cajal间质细胞
收稿时间:2010-3-22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循证儿科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循证儿科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