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俯卧位机械通气方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引用本文:黄开霞,张文军,姚云清,邬超群.不同俯卧位机械通气方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9).
作者姓名:黄开霞  张文军  姚云清  邬超群
作者单位:1.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 护理部 401420
2.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401420
3.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00016
基金项目:重庆市卫计委科技计划项目(2013-2-250);重庆市綦江区科委科技计划项目(2012.218)。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俯卧位机械通气(PPV)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诊治的68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PPV采取体位策略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4例,其中A组患者采取俯卧位2h→仰卧位3h,然后重复以上动作,每天4个循环,持续4d;B组患者采取俯卧位4h→仰卧位1h,然后重复以上动作,每天4个循环,持续4d。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和氧合指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变异率;以及呼吸动力学指标潮气量、气道阻力和胸肺顺应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A、B两组患者FEV1、FEV1%、FEV1/FVC、PaO2、PaCO2、pH值、氧合指数、潮气量和气道阻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B组患者FEV1、FEV1%、氧合指数和气道阻力的变化幅度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V对改善ARDS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促进作用,且PPV的实施方式对疗效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关 键 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机械通气  氧合指数  血流动力学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