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兔关节软骨下骨缺损骨移植后移植骨组织学变化实验研究
摘    要:目的观察兔关节软骨下骨缺损后行骨水泥+自体骨或骨水泥+同种异体骨修复术后不同时间点移植骨组织学变化情况。方法选取30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组,每组各15只。模拟临床骨巨细胞瘤病灶刮除术,建立关节软骨下骨缺损动物模型,分别填充不同材料修复骨缺损。自体骨组填充骨水泥+自体骨,同种异体骨组填充骨水泥+同种异体骨,分别于术后4、6、8周取出植入骨。先行大体观察,然后通过HE染色切片观察其组织学变化。两组术后4、6、8周植入骨内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比较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4周自体骨组植入骨骨小梁开始吸收,植骨周围存在部分新生毛细血管和少量中性粒细胞,移植骨与宿主骨相邻的骨基质内可见少量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再生现象形成;同种异体骨组植入骨骨小梁未见明显吸收,植骨区可见肉芽组织,骨再生现象不明显。术后6周自体骨组植入骨骨小梁大部分被吸收,骨基质边缘新生毛细血管和新生成骨细胞增多,移植骨周边可见多核破骨细胞和排列不规则的编织骨,为成骨初期;同种异体骨组植入骨可见散在骨小梁及纤维结缔组织包绕死骨,存在溶骨现象,骨基质边缘可见少量新生毛细血管,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数量极少,无编织骨形成。术后第8周自体骨组植入骨骨小梁被吸收,可见大量新生骨、新生毛细血管和板层骨,骨基质边缘有排列较密集的成骨细胞,编织骨较术后6周时体积变小且排列逐步规整;同种异体骨组植入骨周围可见少量新生毛细血管,部分区域钙盐沉积较明显,少量新生骨小梁形成,其周围可见少量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部分坏死钙化区内有板成骨形成。同种异体骨组术后第4、6、8周成骨细胞数量及术后第4、8周破骨细胞数量均低于自体骨组(P均0.05)。自体骨组和同种异体骨组术后第6、8周成骨细胞数量均高于术后第4周(P均0.05),自体骨组术后第8周成骨细胞数量高于术后第6周(P0.05)。自体骨组术后第8周破骨细胞数量均高于术后第4、6周(P均0.05),同种异体骨组术后第6周破骨细胞数量高于术后第4、8周(P均0.05)。结论关节软骨下骨缺损填充骨水泥+自体骨较填充骨水泥+同种异体骨植入骨区骨融合率高,成骨效能较好,术后不同时间点自体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表达较同种异体骨活跃。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