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改良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引用本文:苏平,李艳华,郑敏,管利东,王韫芳,陆兵勋,裴雪涛.改良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6,10(14):80-82.
作者姓名:苏平  李艳华  郑敏  管利东  王韫芳  陆兵勋  裴雪涛
作者单位:1.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15
2.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北京市,100850
基金项目: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05AA219010),国家“九七三”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基金资助项目(2001CB509906)~~
摘    要:目的:建立一种改进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制作方法,并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06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①选取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传统组20只,改良组30只,对照组10只。②传统组向右侧中脑黑质致密部和中脑腹侧被盖区两点各注射6-羟基多巴胺8μg制作传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改良组向中脑腹侧被盖区单点6-羟基多巴胺12μg制作改良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向右侧中脑黑质致密部和中脑腹侧被盖区两点各注射含2g/L抗坏血酸的生理盐水4μL。③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化。结果:对照组和传统组术后分别有1只和4只动物在1周内死亡,改良组无动物死亡。行为学和免疫组化检测显示:①改良组30只大鼠有22只旋转稳定,平均转数>7r/min,成功率超过70%,与传统组相当。改良组大鼠死亡率低于传统组(20%)和对照组(10%)。②术后传统组和改良组均有部分动物出现震颤、活动迟缓、易激惹、竖毛、尾僵等异常行为。③成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脑黑质注射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达90%以上,改良组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注射侧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显著减少(P<0.001)。结论:改良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方法简便实用,动物死亡率低,模型成功率高,可以较快建立稳定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关 键 词:帕金森病  疾病模型  动物  羟基多巴胺类  黑质  中脑被盖
文章编号:1671-5926(2006)14-0080-03
修稿时间:2006年1月23日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improved rat model of Parkinson disease
Su Ping,Li Yan-hua,Zheng Min,Guan Li-dong,Wang Yun-fang,Lu Bing-xun,Pei Xue-tao.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improved rat model of Parkinson disease[J].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2006,10(14):80-82.
Authors:Su Ping  Li Yan-hua  Zheng Min  Guan Li-dong  Wang Yun-fang  Lu Bing-xun  Pei Xue-tao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