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肝炎肝硬化骨髓超微结构改变的临床意义
引用本文:景晔,徐和福,陆光生,周英杰,李巍,陈银海.肝炎肝硬化骨髓超微结构改变的临床意义[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4(4):330-331.
作者姓名:景晔  徐和福  陆光生  周英杰  李巍  陈银海
作者单位: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天津300381
摘    要: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骨髓超微结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代偿期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常规、血清铁(Fe)、铁蛋白(SF)、叶酸(FA)、VB12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三系血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低于正常值的分别占46.2%、38.5%、23.1%,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均占92.3%;代偿期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Fe、SF、VB12分别为30.9±0.4μmol/L、386.4±6.9μg/L、538.6±15.6 pmol/L及26.4±0.8μmol/L、348.8±6.2μg/L、507.5±21.4 pmol/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骨髓造血微环境损害,三系血细胞出现病态造血。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骨髓病态造血可以反映肝硬化病情的轻重和肝脏损害程度,病态造血程度与预后呈正相关。

关 键 词:肝炎肝硬化  骨髓超微结构  临床意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