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失血性休克后下丘脑室旁核内CRH和AVP基因转录的动态变化
引用本文:姜雅秋,姜蕾,孙茵,单忠艳,滕卫平.失血性休克后下丘脑室旁核内CRH和AVP基因转录的动态变化[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7,36(2):191-193.
作者姓名:姜雅秋  姜蕾  孙茵  单忠艳  滕卫平
作者单位: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辽宁,沈阳,110001
2. 中国医科大学保健科
摘    要: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对下丘脑室旁核(PV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血管加压素(AVP)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于失血后0、15、30、60、120min断头;RIA法测血中激素水平;应用35S]标识的R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实验,分析失血后PVN内CRH和AVP基因转录的动力学变化。结果: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AVP于失血后15min达高峰(P<0.01),失血后60min时基本恢复到基础水平;PVN内CRHh nRNA在失血前几乎无表达,于失血后15min表达量已显著升高(P<0.01),30min达峰值(P<0.01),120min内基本恢复,失血前CRHmRNA在PVN就有大量表达,于失血后15min及120min两次有意义升高(P<0.01);失血前AVPhnRNA在PVN的小细胞领域基本没有表达,于失血后15min开始有意义增加(P<0.01),30min达峰值(P<0.01)后一直持续,失血前AVPmRNA在该领域的表达量很少,失血后60min时其表达量有意义增加(P<0.01),并持续到失血后120min;失血前AVPhnRNA在PVN的大细胞领域就有大量表达,于失血后15min开始显著升高(P<0.01),并一直持续,失血前AVPmRNA在该领域的表达量很多,失血后其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在失血性休克时共存于小细胞领域的CRH和AVP的基因转录的动态变化不同,分别存在于大小细胞两领域的AVP的基因转录的动态变化不同。

关 键 词:失血性休克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血管加压素  基因转录
文章编号:0258-4646(2007)02-0191-03
修稿时间:2006-11-29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