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抗凝治疗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
引用本文:黄 琪,孙雪峰,林洪丽,张智敏,郝丽荣,姚 丽,李冀军,赵德龙,王 涌,朱晗玉,陈香美.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抗凝治疗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6):579.
作者姓名:黄 琪  孙雪峰  林洪丽  张智敏  郝丽荣  姚 丽  李冀军  赵德龙  王 涌  朱晗玉  陈香美
作者单位:作者单位:1.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53;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辽宁 大连 116011;3.总参谋部总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94;4.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哈尔滨 150001;5.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沈阳 110001;6.解放军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85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2013CB530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81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I10B00);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002010)
摘    要: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并评估患者的抗凝治疗以及出血、血栓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对中国北方城市7个血液净化中心的1175例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选择及抗凝治疗的流行病学调查。依据血管通路不同,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组(AVF)及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组(CVC),比较两组患者抗凝治疗及出血、血栓并发症的异同。结果 中国北方城市血液透析患者最常使用的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最常用的抗凝剂是普通肝素。CVC组患者更多选择低分子肝素(LMWH)做为抗凝剂,其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AVF组;并发血栓的患者没有增加LMWH的使用剂量,也没有增加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率;中心静脉导管的肝素封管浓度明显过高,可能给患者带来出血风险。结论 中国血液透析的抗凝治疗尚需改进,尤其是对于使用CVC的患者。有必要开展临床评价研究,建立适宜的抗凝方案,推进血液透析患者抗凝治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关 键 词:血液透析  抗凝药  血管通路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