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与护理
引用本文:崔红玉.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与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2(7):693-694.
作者姓名:崔红玉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
摘    要:<正>胃大部切除术为近年常见的消化道手术,功能性残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或称胃瘫(PGS)是指在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一种胃流出道的非机械性梗阻的功能性疾病,特征为胃排空速度迟缓,文献1]报道胃癌根治术后胃瘫发病率为0.4%~5%。一般情况下,FDGE经保守治疗后能够治愈,但是如果误行再次手术治疗则可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1临床表现患者在术中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术,术后3~5d均排气排便后拔除留置胃管,进食后出现了上腹部明显的饱胀感,钝痛,恶心呕吐,呕吐后腹胀减轻,但数小时后又再次发作,上腹部有明显的压痛,振水音,肠鸣音减弱等症状,给予胃肠造影及胃镜检查后提示胃蠕动减弱或消失,残胃扩张无收缩及蠕动,伴吻合口水肿但无吻合口狭窄的症状。

关 键 词:胃大部切除术后  残胃排空障碍  发病机制  功能障碍  留置胃管  消化道手术  护理  机械性梗阻  吻合口水肿  胃瘫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