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后纵隔苗勒管囊肿22例临床病理分析
引用本文:李少玲,武春燕,侯立坤,郭俊红,张伟,张莉萍.后纵隔苗勒管囊肿22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3(2):178-182.
作者姓名:李少玲  武春燕  侯立坤  郭俊红  张伟  张莉萍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病理科
摘    要:目的 探讨后纵隔苗勒管囊肿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890例纵隔囊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经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法筛选出22例苗勒管囊肿,分析其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苗勒管囊肿占纵隔囊肿的2.5%(22/890),占后纵隔囊肿的42.3%(22/52),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6岁(年龄范围:33~55岁);均发生于后纵隔T1~7椎旁水平,CT诊断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12例(54.5%)。临床信息完整者16例,体重正常者9例(56.3%),超重或肥胖者7例(43.8%),93.8%(15/16)的患者具有卵巢囊肿、激素替代治疗或流产等妇科疾病史。病理检查示后纵隔苗勒管囊肿均为单房囊性肿物,囊肿内衬纤毛柱状细胞及分泌细胞,上皮细胞局部形成黏膜皱褶和乳头结构,类似输卵管上皮;囊壁由薄层不连续的平滑肌组织及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免疫表型:上皮细胞ER、PR、CK7、WT-1及PAX-8均阳性,TTF-1、Calretinin、CK5/6和p40均阴性;囊壁内薄层平滑肌组织SMA阳性,CD10阴性。结论 纵隔苗勒管囊肿常发生于后纵隔椎体旁...

关 键 词:纵隔囊肿  苗勒管  雌激素  孕激素  后纵隔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