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基底动脉及血浆eNOS、ICAM-1、TN-C和PGF2α的表达变化
作者单位:;1.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摘    要:目的探讨eNOS、ICAM-1、TN-C和PGF2α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不同时间点基底动脉、血浆表达情况及其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 SD大鼠4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n=6)、假注血组(n=18)、SAH组(n=18)。假注血组及SAH组进一步按时间随机分为术后1、7、11 d3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二次注血后在各个时间点采集实验动物血液标本,处死动物,取脑组织及基底动脉,测定基底动脉横截面积判断有无脑血管痉挛;应用RT-PCR分别观察eNOS、ICAM-1、TN-C和PGF2α在基底动脉中的表达情况;应用ELISA检测eNOS、ICAM-1、TN-C和PGF2α在血浆中的表达情况;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检测颞叶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成功制作SAH模型,基底动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血管痉挛。SAH组与对照组和假注血组相比大鼠基底动脉横截面积明显减少。RT-PCR及ELISA观察到ICAM-1、TN-C和PGF2α在SAH组高表达。而eNOS在SAH组中低表达,第7天表达水平最低。eNOS浓度降低,皮质神经元凋亡指数升高,ICAM-1、TN-C和PGF2α浓度升高,皮质神经元凋亡指数升高。结论 SAH后eNOS,ICAM-1,TN-C,PGF2α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脑血管痉挛发展的时相性具有一定的一致性,eNOS,ICAM-1,TN-C,PGF2α可能参与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关 键 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eNOS  ICAM-1  TN-C  PGF2α  RT-PCR  脑血管痉挛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