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急性心肌梗死伴新发右束支阻滞的临床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李红.急性心肌梗死伴新发右束支阻滞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6):729-730.
作者姓名:李红
作者单位:湖北省新华医院心电图室,湖北省武汉430000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我院心血管内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4例,其中男性194例,平均年龄(61±13)岁,根据入院即刻心电图表现分为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右束支传导阻滞组(伴发组,78例)与急性心肌梗死不伴发右束支传导阻滞组(不伴发组,246例)。及时施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开通闭塞的罪犯血管,术前及术后均进行冠心病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冠脉造影罪犯血管分布情况及院外生存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发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591.5±287.6)U/L]、肌钙蛋白峰值(10.08±5.30)μg/L]明显高于不伴发组分别为(345.1±198.8)U/L、(7.10±9.40)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伴发组罪犯血管位于前降支69例(88.46%),不伴发组罪犯血管位于前降支147例(5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发组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2.3±1.4)明显差于不伴发组(1.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56.4%)明显高于不伴发组(27.3%),病死率(21.2%)也明显高于不伴发组(1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发组生存率(73.4%)明显低于不伴发组(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罪犯血管多位于前降支,病情更重,生存率较低,需及时开通罪犯血管。

关 键 词:急性心肌梗死  右束支阻滞  血运重建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