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证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对静脉损害程度的临床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证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对静脉损害程度的临床研究观察,预防临床实践中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周围血管外科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96例,血脉瘀阻型(A组)34例、湿热下注型(B组)32例、气血两虚型(C组)30例、健康对照阻(D组)25例。检测:血液流变学、炎性指标,观察不同证型的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血液粘度、炎症指标。结果:(1)血液流变学:观察血流变指标,A组、B组、C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分别与D组比较,均明显升高,且A组值最高;A组和B组比较,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明显意义(P0.01)。B组和C组比较,血浆粘度差异具有明显意义(P0.01)。(2)炎性指标:观察炎性指标,A组、B组、C组IL-1、IL-6、CRP分别与D组比较,均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明显意义(P0.01),且B组值最高。A组和B组比较,IL-1、IL-6、CRP,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明显意义(P0.01)。B组和C组比较,IL-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证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与血流变及炎性指标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临床血液流变学及炎性指标的监测对预防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