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重组人甲状旁腺素治疗前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分析
引用本文:陶萍华,朱杰,李萌,周欢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重组人甲状旁腺素治疗前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分析[J].浙江医学,2014(2):105-107.
作者姓名:陶萍华  朱杰  李萌  周欢琴
作者单位:[1]浙江医院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3 [2]浙江医院检验科,杭州310013
摘    要:目的:观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PTH(1-34)]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rhPTH(1-34)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0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rhPTH(1-34)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检测血清SHBG水平、生化指标、性激素水平及腰椎(L2-4)骨密度(BMD),并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经rhPTH(1-34)治疗后,腰椎(L2-4)BMD值、T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或0.01),血磷、碱性磷酸酶(ALP)及雌二醇(E2)水平明显增高(P<0.05或0.01);血钙、促卵泡生成素(FSH)、睾酮(TT)、促黄体生成素(LH)、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等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SHB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经rhPTH(1-34)治疗1年后SHBG水平明显降低(P<0.05)。SHBG与BMD值、T值、E2水平变化呈明显负相关(r=-0.78、-0.67、-0.53,均P<0.01)。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经rhPTH(1-34)治疗后,血清SHBG水平显著下降,推测SHBG参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形成过程,并在rhPTH(1-34)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 键 词:骨质疏松症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