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急性肝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摘    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途径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功能及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4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地分为四组,每组11只:正常组(N组)、单纯移植组(NT组)、损伤组(I组)、移植治疗组(IT组)。I组和IT组在移植前24h腹腔注射50%CCl_4溶液(3ml/kg),N组、NT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后24h,使用DAPI标记第3代hUCBMSCs,NT组、IT组大鼠经外周静脉途径移植入(5~6)×10~6个hUCBMSCs,N组、I组大鼠注入1ml生理盐水。在造模前、造模后24h,移植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收集血清检测ALT和AST;移植后第3天、第7天,各组分别处死3只大鼠,第14天处死剩余大鼠,取肝脏组织行病理染色及冰冻切片,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以及hUCBMSCs在肝脏内的迁移定植情况。移植后第14天,取IT组和NT组的肝脏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肝脏中人源性肝细胞特异性抗原(HSA)的表达。结果:造模后24h,I组和IT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与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损伤组(I)相比,移植治疗组(IT)的肝脏病理学损伤恢复速度明显加快,移植后第14天接近于正常。无论在移植后的第3天、第7天还是第14天,IT组蓝色荧光标记的细胞数均多于NT组(P均<0.05)。在移植后的第3天,hUCBMSCs主要位于汇管区的周围,第7天和第14天主要定植于肝实质中。移植后第14天,IT组、NT组大鼠的肝组织中均可见红色荧光标记的人源性肝细胞特异性抗原(HSA),IT组的阳性细胞数(35±7.3)个明显多于NT组(7±3.4)个(t=1.377,P<0.05)。结论:肝脏受损后形成的微环境能够促使hUCBMSCs向受损肝组织中迁移、定植,并诱导其横向分化为肝样细胞来修复肝脏功能及组织。

关 键 词:肝细胞  药物性肝损伤  脐血干细胞移植  大鼠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