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火郁与阴火学说浅探
引用本文:郑锐锋,李春生.火郁与阴火学说浅探[J].中医杂志,2007,48(1):89-89.
作者姓名:郑锐锋  李春生
作者单位:1. 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471009
2.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摘    要:火郁并非一病的专名,而是一系列病证的共同病机,凡因火热被郁遏于内,不得发越而引起的一系列病证,皆是火郁证,因火与热同性,故火郁又常称为热郁;阴火,从广义来说乃指没有实在病灶,而机能呈虚性兴奋者。如气虚之火、阳虚之火、血虚之火、阴虚之火及五志之火等等。实者为阳,可称“阳火”,虚者为阴,故称“阴火”。狭义而论是指内伤脾胃,中气不足而产生的内热证候,如李东垣云:“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既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可见李东垣所称“阴火”之阴字,是“内”或“里”的互词。所以“阴火”一词,无疑是一个病理学名词,系指多种致病因素而致脾胃气衰而出现内脏机能虚性兴奋之“火”。简言之“气虚有火”,此狭义“阴火”之谓也。

关 键 词:阴火学说  火郁证  内伤脾胃  元气不足  五志之火  中气不足  饮食失节  脾胃虚衰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