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河南省1995-2020年新报告5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流行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梁妍,徐亚珂,樊盼英,赵东阳,施建春,闫江舟,姬晓宇,张国龙.河南省1995-2020年新报告5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12):1912-1919.
作者姓名:梁妍  徐亚珂  樊盼英  赵东阳  施建春  闫江舟  姬晓宇  张国龙
作者单位: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研究所, 郑州 450016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202102310672);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LHGJ20190697);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ZX10715009)
摘    要:目的 分析河南省1995-2020年新报告≥50岁HIV感染者流行特征,为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199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50岁HIV感染者个案信息,分析其社会人口学和行为学特征,并采用基于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反推法混合线性模型推算HIV感染年限、感染时间及感染年龄。结果 199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50岁HIV感染者 25 038例(25.8%,25 038/96 867),≥50岁的构成比从1995-2000年的4.5%(18/396)上升至2016-2020年的35.5%(9 666/27 239)(趋势χ2=3 105.53,P<0.001)。≥60岁年龄组构成比呈逐年增加,男性在各年龄组的构成比随着年龄而增加,由医疗机构检测发现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异性性传播和男男性行为传播的构成比分别从1995-2000年的5.5%(1/18)和0.0%上升至2016-2020年的86.2%(8 334/9 666)和13.5%(1 304/9 666)。异性性传播途径中,以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传播为主(48.1%,4 007/8 334),呈上升趋势;男性以商业性行为传播为主(54.9%,3 169/5 775),随着年龄而增加;女性以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传播为主(62.5%,1 600/2 559),呈上升趋势,已婚/同居的构成比则呈下降趋势。CD4计数反推法推算结果显示,新报告≥50岁HIV感染者中,感染年龄(54.8±10.2)岁,感染年龄<50岁者占33.8%(4 263/12 621),感染年限(5.7±6.2)年,感染年限<3年和≥5年的比例分别占34.7%(4 384/12 621)和52.6%(6 636/12 621),感染年限的变化无明显的线性趋势。结论 199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50岁HIV感染者逐年增多,主要流行特征为性传播、男性、≥60岁、文化程度较低、医疗机构检测发现为主。艾滋病防控应重点关注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商业异性性行为和男男性行为的传播途径,加强重点人群和流动人员的HIV检测及病例发现。

关 键 词:艾滋病  新报告  流行特征
收稿时间:2022/4/19 0:00:00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ewly reported HIV-infected cases aged 50 years and above in Henan province, 1995-2020
Liang Yan,Xu Yake,Fan Panying,Zhao Dongyang,Shi Jianchun,Yan Jiangzhou,Ji Xiaoyu,Zhang Guolong.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ewly reported HIV-infected cases aged 50 years and above in Henan province, 1995-2020[J].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22,43(12):1912-1919.
Authors:Liang Yan  Xu Yake  Fan Panying  Zhao Dongyang  Shi Jianchun  Yan Jiangzhou  Ji Xiaoyu  Zhang Guolong
Institution:Institute for AIDS/ST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enan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Zhengzhou 450016, China
Abstract:
Keywords:AIDS  Newly reporte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