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实验性慢性肾缺血模型肾小管-间质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和意义
引用本文:陈威,杨守京,刘彦仿,贺巍,王川.实验性慢性肾缺血模型肾小管-间质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和意义[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4,13(1):30-34.
作者姓名:陈威  杨守京  刘彦仿  贺巍  王川
作者单位:1.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肾内科,西安,710032
2. 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摘    要:目的:观察单侧肾动脉狭窄(RAS)大鼠模型慢性肾缺血组织中肾小管-间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建立Goldblatt,单侧RAS大鼠模型,观察大鼠慢性缺血肾脏在90天内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间质α-SMA及波形蛋白(vimentin)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与α-SMA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共定位情况。结果:RAS术后第5天首先出现肾小管vimentin阳性,术后第7天肾间质可见少量的α-SMA阳性细胞并随时间递增。通过连续切片观察到,vimentin阳性的肾小管周围肾间质细胞α-SMA表达增强,并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基本一致。当慢性缺血状态持续存在时,后期(术后第45天至90天)少数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α-SMA。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部分α-SMA阳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同时表达CK,并且个别细胞还有向间质游走的趋势。结论:在慢性肾缺血早期Vimentin阳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本身叮能诱导了肾间质固有细胞发生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在慢性肾缺血后期,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是导致肾纤维化进行性发展的关键环节。

关 键 词:慢性肾缺血  动物模型  肾小管  间质细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免疫荧光双标记  肾纤维化

Expression of α-SMA in renal tubulointerstitium of the rat with chronic renal ischemi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