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对骨质疏松性慢性疼痛:如何认知和预防?
引用本文:位新维,;陈志信.对骨质疏松性慢性疼痛:如何认知和预防?[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4(38):6194-6199.
作者姓名:位新维  ;陈志信
作者单位:[1]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甘肃省兰州市730000; [2]甘肃省人民医院骨一科,甘肃省兰州市730000
摘    要:背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临床医师一般只关注骨密度的改善和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却往往忽视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缓解骨质疏松性慢性疼痛的治疗。目的:就目前国内外有关骨质疏松性慢性疼痛的研究现状做一概述,以期对骨质疏松性慢性疼痛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有所帮助。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年3月至2014年3月万方医学网及PubMed数据库,以"骨质疏松;疼痛;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或"Osteoporosis;Chronic pain;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检索与骨质疏松性慢性疼痛特点、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相关的文献,以及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外科治疗相关的文献。最终纳入49篇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有淤血机制,细胞因子和乳酸堆积机制等,但其确切的细胞生化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常用的药物治疗降钙素、二膦酸盐等,降钙素通过抑制骨吸收间接降低氢离子浓度,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提高动物痛阈,提高血浆β-内啡肽浓度,而起到镇痛作用。二膦酸盐主要药理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及其活性,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质疏松性骨痛,显著提高骨密度,增加骨强度,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及脊柱良恶性肿瘤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完全或部分恢复椎体丢失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增加椎体稳定性,缓解疼痛。多种治疗方法联合为骨质疏松慢性疼痛行可行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有效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对骨质疏松慢性疼痛的防治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关 键 词:骨质疏松  疼痛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慢性疼痛  经皮椎体成形术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