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同名穴看经穴的发展过程
引用本文:李鼎.从同名穴看经穴的发展过程[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5):38-39.
作者姓名:李鼎
摘    要:经穴中有不少同名穴,如足少阳胆经有头临泣和足临泣,头奔阴和足窍阴;足阳明胃经有足三里、上巨虚(巨虚上廉)、下巨虚(巨虚下廉),而手阳明大肠经则有手三里、上廉、下廉;腹部任脉有气海、关元,背部足太阳膀脱经则有气海俞、关元俞。这些命名基本相同的穴位,其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穴位的发展,早期只是依照病痛的局部找压痛、郁血等异常反应处进行针灸,这就是“以病为输”和“取血者”的取穴法;后来到了“气穴所发,各有处、名”的阶段,则针灸处确定了位置,又定出了名称。从名称上可以反映出古人是怎样认识这些穴位的,还可分…

关 键 词:同名穴  经穴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