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流行性出血热甲襞微循环的变化(附164例分析)
作者姓名:刘春水  侯可法  王振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271100
摘    要: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全身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广泛性损伤。为研究其微循环的变化,我们自1990年10月起,对164例EHF病人甲襞微循环进行了观察,并根据田牛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组164例病人中,男90例,女74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1岁,平均为32.6岁,其中40岁以下127例,41~59岁33例,60岁以上4例。发热期36例,低血压休克期20例,少尿期14例,多尿期70例,恢复期24例,轻型78例,中型37例,重型45例,危重型4例。全部病例均经ELISA法测得EHF-IgM( )。诊断及分型符合1985年全国EHF会议制定标准。 二、检测方法 仪器采用无锡医疗光学仪器厂生产的WXS-5型微循环显微摄影、血液测速电脑综合定量诊断仪。在室温18~25℃下,病人坐位(病重者卧位),测量左手无名指甲襞,观察16项指标。观察时间一般为每日上午9~11时或下午3~5时。 结果分析 甲襞微循环观察最早为第4病日,最迟为21病日,平均为9.82病日,大部分病人只观察一次,只有少数病人进行了复查。(结果附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