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和血清(浆)标志物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引用本文:黄体钢.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和血清(浆)标志物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天津医药,2002,30(1):59-63.
作者姓名:黄体钢
作者单位: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
摘    要:从稳定性心绞痛(SA)到有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存在着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无ST段抬高的AMI或称无Q波AMI1、2]。按照Braunwald的意见2],冠心病可按其自身的表现分为两大临床病理类型:慢性型主要为心肌需氧血增高性缺血(demand ischemia),而急性型则为心肌供给氧血不足性缺血(supply ischemia)。所谓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UA,无ST段抬高和ST段抬高的AMI均属于供血不足为主的临床病理类型。西方学者对冠心病AMI和慢性心绞痛的认识已有100余年历史,而对介于这

关 键 词:心绞痛  不稳定型  病理生理学  生物学标记
修稿时间:2000年10月13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