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下颌神经阻滞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特征
引用本文:邓兆宏,刘伟,王金勇.下颌神经阻滞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6):96-98.
作者姓名:邓兆宏  刘伟  王金勇
作者单位:[1]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湖北省十堰市442000 [2]北京三博复兴脑科医院麻醉科,北京市100038
摘    要:目的:对下颌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测,为下颌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实验于2002-11/2005-11在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由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120侧成人颅骨(男60侧,女60侧)和30侧尸体(男20侧,女10侧);均为无主尸体。测量了120侧成人颅骨卵圆孔等结构的数据,观测了30侧成人尸头下颌神经的毗邻结构。 结果:①与下颌神经阻滞相关结构:男性除卵圆孔前壁厚、女性除颧弓中点下缘至翼突基部距离、卵圆孔宽径、卵圆前壁厚、卵圆孔前外侧缘至三叉神经压迹最近距离外,其余结构均存在侧别差异(P〈0.05~0.01)。除左侧颧弓中点下缘至卵圆孔前外侧缘距离、左侧卵圆孔宽径、卵圆孔前壁厚外,其余侧别结构均存在性别差异(P〈0.01)。下颌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颧弓中点下缘至卵圆孔前外侧缘的距离,男性左侧为(40.4&;#177;0.3)mm,右侧(40.9&;#177;0.4)mm。女性左侧为(39.8&;#177;0.6)mm,右侧为(40.2&;#177;0.7)mm。②下颌神经阻滞入路易损伤的结构及下颌神经的毗邻关系:下颌神经长度(10.4&;#177;1.6)mm,宽度为(4.5&;#177;1.5)mm,其中颅内段长(6.3&;#177;1.5)mm,卵圆孔内段长(5.1&;#177;0.6)mm。脑膜中动脉外径左侧为(1.5&;#177;0.3)mm,右侧为(1.5&;#177;0.4)mm。至上颌动脉起点的距离左侧为(7.1&;#177;0.4)mm,右侧为(8.3&;#177;0.3)mm。大部分脑膜副动脉入棘孔以前发出,起源于脑膜中动脉者22侧(73%)。上颌动脉者7侧(23%)。以双根起始者1侧(3%)。分支数,1支型24侧(80%)。2支型2侧(7%)。不存在4侧(13%)。脑膜副动脉分别经卵圆孔、蝶导血管、骨性翼棘孔入颅腔。下颌神经与脑膜中动脉的位置关系:脑膜中动脉位于下颌神经的后外侧22侧(73)%。位于下颌神经的外侧8侧(27%)。 结论:获得了下颌神经的长度、宽度,下颌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下颌神经阻滞入路易损伤的结构及下颌神经的毗邻关系,以及圆孔、棘孔、破裂孔、颈静脉孔、海绵窦内等穿过的结构及毗邻关系的观测结果。下颌神经阻滞相关结构存在侧别和性别差异。

关 键 词:下颌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穿刺术
文章编号:1671-5926(2006)46-0096-03
收稿时间:2006-06-22
修稿时间:2006-07-08

Characteristics of anatomic structures related to the blocking of the mandibular nerv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