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以假性成分为主的“葫芦状”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与治疗策略
引用本文:冯文峰,王刚,张国忠,李伟光,李明洲,何小艳,张龙,漆松涛.以假性成分为主的“葫芦状”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与治疗策略[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6):894-897.
作者姓名:冯文峰  王刚  张国忠  李伟光  李明洲  何小艳  张龙  漆松涛
作者单位:冯文峰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 王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 张国忠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 李伟光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 李明洲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 何小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 张龙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 漆松涛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S2011010003898)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项目编号:2010B020)
摘    要:目的探讨假性成分为主的"葫芦状"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颅内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复合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例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有脑实质内血肿。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者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提示颅内动脉瘤,5例前交通动脉瘤,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瘤;3D-DSA重建提示动脉瘤由大、小两部分构成,均为小母囊上发出较大的子囊。本组5例前交通动脉瘤均行弹簧圈栓塞术,2例术后出现严重脑组织肿胀,1例急诊行去骨瓣减压及动脉瘤夹闭术后逐渐恢复,1例死亡;大脑中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术。2例开颅手术患者术后病理均提示假性动脉瘤成分。5例出院患者预后良好,均随访3个月,临床症状稳定。结论葫芦状动脉瘤是一种以假性动脉瘤成分为主的特殊形态的动脉瘤复合体,有其独特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影像学特点,治疗上强调根据个体情况及动脉瘤形态学特点选择最佳治疗方法尽早修复动脉瘤。

关 键 词:葫芦状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影像学特点  治疗策略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