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针刺治疗对肌筋膜触发点模型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和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引用本文:徐安乐,荣积峰,黄强民,嵇丽娟,马彦韬,庞博,吴雪娇.针刺治疗对肌筋膜触发点模型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和突触素表达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2022,44(7):583-588.
作者姓名:徐安乐  荣积峰  黄强民  嵇丽娟  马彦韬  庞博  吴雪娇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康复治疗中心, 上海 200082;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 200438;上海慈源康复医院,上海 201802;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上海 20004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0105);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202040023)
摘    要: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对肌筋膜触发点大鼠模型脊髓背角P物质和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6只)和模型组(48只)。模型组大鼠通过钝性打击+离心跑建立触发点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模型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按摩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对针刺治疗组进行4周的针刺治疗,按摩治疗组则进行4周的按摩治疗。于治疗前和模型组干预4周后(治疗后)测量4组大鼠的疼痛阈值。第2次(治疗后)疼痛阈值检测完毕后,对4组大鼠进行取材,分别通过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对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和突触素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治疗后,模型对照组有14只(93.33%)依然存在触发点,显著高于按摩治疗组治疗后的8只(50.00%),针刺治疗组治疗后的7只(4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模型对照组、按摩治疗组的疼痛阈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刺治疗组治疗后的疼痛阈值与空白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模型对照组、按摩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大鼠的疼痛阈值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按摩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的疼痛阈值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按摩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的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P物质/GAPDH比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按摩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摩治疗组P物质/GAPDH比值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刺和按摩治疗均可缓解触发点模型大鼠的疼痛,有效地灭活触发点,并降低脊髓背角P物质的含量。

关 键 词:肌筋膜触发点    疼痛    针刺    P物质    突触素    大鼠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物理医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物理医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