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大鼠胫骨放射性骨坏死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引用本文:韩伟,周勇,吴轶群,王志勇,张雷,邹多宏,张凯,王元银,何家才. 大鼠胫骨放射性骨坏死模型的建立及评估[J]. 上海口腔医学, 2016, 0(5): 513-516
作者姓名:韩伟  周勇  吴轶群  王志勇  张雷  邹多宏  张凯  王元银  何家才
作者单位:1. 南京市口腔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江苏南京210008;2.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种植中心,安徽省口腔疾病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2;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上海 200011;4.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安徽蚌埠,233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0983;81302351),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1508085J08),安徽省教育厅项目(KJ2013Z203),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1401045013;1604a0802082),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16058),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31080)
摘    要:目的:建立大鼠胫骨放射性骨坏死动物模型,通过大体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对该模型进行评估.方法:选择6只Sprague-Dawley (SD)大鼠(体重200~250 g),使用直线加速器对SD大鼠右侧胫骨区进行60 Gy的照射,照射分4次完成,每次间隔2周.放疗后1、2、3及4周,大体观察放疗区变化,评估大鼠下肢放疗后毛发及皮肤改变.放疗后4周,利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比较放疗区与非放疗区骨组织的变化,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骨破坏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D大鼠在完成放疗后1周,放疗区无显著变化,但与对侧相比,放疗侧下肢爪心颜色明显变红;放疗后2~3周,放疗区毛发脱落;放疗后4周,放疗区毛发完全脱落,且皮肤发生溃疡;放疗4周后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放疗侧骨量显著少于对照侧,包括骨壁厚度、骨髓细胞及骨小梁数目.影像学检查发现放疗区明显骨破坏.结论:使用60 Gy剂量对SD大鼠胫骨分别进行4次照射,可成功构建大鼠胫骨放射性骨坏死模型.

关 键 词:放射性骨坏死  大鼠,动物模型

Establishment and assessment of tibial osteoradionecrosis in rats
Abstract:
Keywords:Osteoradionecrosis  Rat  Animal model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