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酶活性调节机制与端粒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
| |
作者姓名: | 何国平 税青林 |
| |
作者单位: | 泸州医学院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四川泸州,646000 |
| |
摘 要: | TLM是真核细胞染色体的天然末端,含有许多简单非编码的串联重复DNA序列及多种蛋白质成分。它的生物学功能是防止染色体复制过程中的错误重组、端—端融合、抵御核酸酶、连接酶对DNA的损伤,维持基因组的稳定,调控细胞的寿命及其分化发育以及参与核膜附着等功能^[1.2]。1978年,Blackburn^[3]等首次克隆了四膜虫的TLM结构(C4T2)n,后相继在人和脊椎动物中均证实TLM重复单位为六聚体,且重复次数在每条染色体上不等。人的TLM约由15个kb反复串联的TTAGGG结构组成,并以50—200bp/次分裂进行性缩短,其双链DNA序列位于染色体3’端,突出约12—16个G核苷酸。突出的G可通过Ioogsteen型氢键连接形成C—C二聚体,亦可形成C—C*C三联体及更为常见的G4—DNA四联体结构。1986年,Cotlschling和Zakin等在纤毛属Oxytrich中发现了分子量分别为55KD和26KD的TLM结合蛋白,在酵母中为RAPI蛋白,人则为一个6万道尔顿的蛋白,它们均能抗高盐抽取和核酸酶的处理,依其特定的空间结构与TLMDNA结合,参与了冗川特定结构的形成、长度的调节和基因表达^[4.5]。Cooper等则用遗传筛选方法签定了裂殖酵母的TLM相关蛋白Tazlp,并发现Tazlp基因与Myb基因具有同源性。
|
关 键 词: | 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活性调节机制 端粒酶抑制剂 研究进展 分子生物学 端粒 |
文章编号: | 1000-2669(2002)04-0356-0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