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医“虚证”理论的初步探讨(阴虚和阳虚病人血浆环核苷酸含量变化的比较)
引用本文:夏宗勤,朱玟,胡雅儿,何新英,李伟毅,邝安堃,王正昌,丁秀娟,睢久红,容舜华,尤银珍.中医“虚证”理论的初步探讨(阴虚和阳虚病人血浆环核苷酸含量变化的比较)[J].中医杂志,1979(11).
作者姓名:夏宗勤  朱玟  胡雅儿  何新英  李伟毅  邝安堃  王正昌  丁秀娟  睢久红  容舜华  尤银珍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学院中医虚证理论研究专题组,上海第二医学院基础部同位素实验室,上海第二医学院基础部同位素实验室,上海第二医学院基础部同位素实验室,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科,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科,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科,上海市中医研究所,上海市中医研究所,上海市中医研究所,上海市中医研究所,上海市中医研究所
摘    要:祖国医学关于阴阳对立统一的学说具有重要意义,它集中反映了祖国医学中朴素的辩证思想。《内经·素问》曾作精辟的概括:“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就是说,对人体的一切生理和病理现象,必须以对立统一的观点去分析,去处理。几千年来中医就是以这种理论为指导,积累了一整套辨证论治的经验,为防治疾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