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及其增殖分化相关蛋白的研究
摘    要:目的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能主动参与创面修复,促进创面再上皮化。建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模型,观察DM大鼠皮肤中ESCs增殖分化相关蛋白——角蛋白19(keratin19,K19)、β1整合素(β1-integrin)、β-连环素(β-cateni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探讨DM大鼠皮肤创面难愈合的潜在机制。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DM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DM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65mg/kg)制备DM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给药后4周取两组大鼠胰腺组织,HE染色观察胰岛组织学变化。取两组动物背部全层皮肤,分离培养ESCs,取第2代ESCs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K19、β1-integrin、β-catenin和PCNA阳性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接种1周后检测两组细胞克隆形成率。结果DM大鼠造模成功率为90%。DM组胰腺HE染色可见胰岛细胞数明显减少,出现变性坏死;正常对照组胰岛细胞结构清楚,无变性坏死。DM组大鼠ESCs的K19、β1-integrin、β-catenin及PCNA阳性表达分别为82.63±14.77、21.59±4.71、76.49±6.58、90.77±12.44,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51.24±42.83、54.48±17.43、116.39±9.26、110.62±2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ESCs克隆形成率为6.43%±1.0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1.37%±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DM组88.89%细胞处于G0/G1期,凋亡细胞数为3.98%;正常对照组91.50%细胞处于G0/G1期,无凋亡细胞。结论通过腹腔一次性注射65mg/kgSTZ可有效建立DM大鼠模型。DM大鼠ESCs数量少、增殖分化能力低可能是DM创面难愈合的重要机制之一。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