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生理性起搏临床技术及血流动力学临床应用初步经验
引用本文:张志辉,曹宇,欧阳茂,蒋卫红,江凤林,王建刚,张梦熙,杨侃.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生理性起搏临床技术及血流动力学临床应用初步经验[J].中国循环杂志,2008,23(1):26-29.
作者姓名:张志辉  曹宇  欧阳茂  蒋卫红  江凤林  王建刚  张梦熙  杨侃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内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13
摘    要:目的探索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RVITS)起搏的临床操作技术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需要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62.6±20.3(32~83)岁.患者为缓慢性心室率,均应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固定.术前、术后7天及出院后1,3,6个月同一起搏频率下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起搏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结果心室起搏参数在电极导线植入15 min后可达到理想值,与植入即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7天及出院后1,3,6个月起搏参数比较没有差异,没有出现电极穿孔致心包压塞的并发症,电极脱位率0%.所有病例术后7天及出院后1,3,6个月RVITS起搏时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与植入前相应参数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使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进行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安全可行,指引钢丝的合理塑形及结合多个体位的心脏影像和起搏心电图的综合判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右心室流人道间隔部起搏中期随访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不良影响.

关 键 词:心脏永久性起搏器  主动固定电极导线  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  安全性  血流动力学  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  生理性起搏  临床技术  血流动力学  临床应用  Feasibility  Pacing  Tract  Inflow  Ventricular  Right  Patients  Changes  Hemodynamics  影响  随访  手术  判断  综合  起搏心电图
文章编号:1000-3614(2008)01-0026-04
修稿时间:2007年3月12日

Feasibility,Safety and Hemodynamics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Right Ventricular Inflow Tract Septum Paci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