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李培旭从湿、热、瘀、毒辨治痛风性肾病经验介绍
引用本文:任永朋,华琼,刘彦妍,刘艳芳,唐桂军,指导:李培旭.李培旭从湿、热、瘀、毒辨治痛风性肾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9,51(10):353-355.
作者姓名:任永朋  华琼  刘彦妍  刘艳芳  唐桂军  指导:李培旭
作者单位: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正文:痛风是以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为特点1]。因血尿酸升高,血液中尿酸盐浓度呈现过度饱和状态,沉积在肾脏,引起尿酸结晶、小分子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夜尿频及肾小管功能异常等损害,称为痛风性肾病(Gouty nephropathy,GN)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GN发病率逐年升高,有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达8.4%~13.3%,约半数患者伴有显著肾损害,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为高发人群,并且有年轻化趋势3]。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不仅是慢性肾脏病新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促进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4]。现代医学对其尚无完善的治疗方法,急性发作期以非甾体消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为主,慢性进展期以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生成为主,不良反应大,且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因此,寻求一种不良反应小、临床疗效佳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关 键 词:痛风性肾病(GN)  李培旭  清利湿热  化瘀通络  补肾健脾  通腑排毒
点击此处可从《新中医》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新中医》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