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山区丘陵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防治措施变化与成本-效果评价I疫情调查及流行因素分析
引用本文:余晴,万学祥,刘青,曹淳力,鲍子平,祝红庆,钟波,郭家钢.山区丘陵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防治措施变化与成本-效果评价I疫情调查及流行因素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2,24(3):250-254,365.
作者姓名:余晴  万学祥  刘青  曹淳力  鲍子平  祝红庆  钟波  郭家钢
作者单位: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WHO疟疾、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合作中心,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25
2.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血吸虫病防治站
3.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疾控储备项目
摘    要:目的调查与分析山区丘陵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传播控制标准(传控达标)后疾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同类地区制定实现传播阻断目标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传控达标的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为研究区,收集2008-2010年血吸虫病疫情资料;于2011年4-11月开展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现况调查,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钉螺分布情况,采用血清免疫学和粪便孵化法筛查当地常住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普查散养耕牛血吸虫感染情况,采用问卷法调查当地居民疫水接触情况。选择2006年传控达标的德阳市旌阳区和2007年传控达标的眉山市仁寿县的2个村为传播风险快速评估调查点,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结合快速现场评估方法,于2011年对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野粪和含血吸虫卵野粪分布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8-2010年眉山市东坡区检查居民18.26万~21.33万人,人群血检阳性率为6.30%~6.81%,血吸虫感染率为0.02%~0.07%;共检查耕牛2 835~7 260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病畜;发现钉螺面积190.00~232.00 hm2,活螺密度0.02~0.19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1年,东坡区共检查居民20.44万人,血检阳性率为4.98%,未发现粪检阳性者;普查散放耕牛1 735头,未发现粪检阳性牛;共查出有螺面积99.00 hm2,活螺密度为0.18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共在4个村对537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沟、渠、塘、水田等是当地居民主要接触疫水环境,其中沟和水田环境在传控达标前和达标后的年平均接触频次中位数分别为20、30人次和15、30人/次(χ沟2=1.61,χ水田2=0.03,P均>0.05);渠和塘达标前年平均接触频次中位数分别为15人次和30人次,而在达标后则明显减少(χ渠2=10.35,χ塘2=18.69,P均<0.01)。2011年2个村的快速评估调查显示,有螺框平均出现率分别为60.15%和12.12%,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1.19只/0.1 m2和0.20只/0.1 m2,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共采集牛、羊等野粪78份,经孵化检查未发现阳性。结论山区丘陵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传控达标后,防治成果较为巩固,但潜在流行因素依然存在,表现为人群血检阳性率较高,耕牛数量较多,潜在传染源依然存在;钉螺面积和活螺密度下降不明显。提示亟需开发、研究更适宜的防治新技术和新措施,加快推进山丘地区的血防工作进程。

关 键 词:血吸虫病  传播控制  传播风险  流行因素  山区丘陵型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