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活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引用本文:洪流,陈华英,黄秀红,聂晓辉,高发平.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活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0(14):1827-1829.
作者姓名:洪流  陈华英  黄秀红  聂晓辉  高发平
作者单位:洪流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湛江,524037); 陈华英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湛江,524037); 黄秀红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湛江,524037); 聂晓辉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湛江,524037); 高发平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湛江,524037);
基金项目: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3801009).
摘    要:目的:研究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 C(PC)和蛋白 S(PS)活性动态变化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对126例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发病时间和梗死范围分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浆中 AT-Ⅲ、PC 和 PS 的活性,并分析其活性变化与脑梗死年龄、发病时间及梗死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期青年组的 AT-Ⅲ、PC、PS 活性低于急性期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期 AT-Ⅲ、PC、PS 活性低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恢复期AT-Ⅲ和 PS 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恢复期 PC 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研究发现,AT-Ⅲ、PC、PS 活性在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T-Ⅲ、PC、PS 活性降低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与45岁以下青年人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观察其活性变化对判断脑梗死病情的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 键 词:脑梗死  抗凝血酶Ⅲ  蛋白C  蛋白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