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16S rRNA测序探讨银屑病1号方对银屑病患者皮肤微生态的影响
引用本文:叶瑜剑,黎钊,刘东银,王平,茹铉雯,丁志山,周芳美.基于16S rRNA测序探讨银屑病1号方对银屑病患者皮肤微生态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7(6):587-595, 623.
作者姓名:叶瑜剑  黎钊  刘东银  王平  茹铉雯  丁志山  周芳美
作者单位: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杭州 310009;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浙江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20ZA090);杭州市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项目(20220919Y015)
摘    要:目的] 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观察银屑病1号方对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皮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口服银屑病1号方治疗后,取治疗前后皮肤样本,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治疗前后菌群多样性及菌群分布差异。结果] 银屑病1号方治疗后患者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数目较治疗前患者组显著减少(P<0.05)。在门水平上,治疗后患者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增加,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含量减少;在属水平上,治疗后患者痤疮丙酸杆菌属、葡萄球菌属、棒状杆菌属丰度增加,链球菌属丰度下降。秩和检验显示,治疗前患者组中相对丰度较高(>1%)的差异物种有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葡萄球菌属、金黄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功能预测分析,患者组的皮肤微生态功能与糖代谢、辅因子及维生素代谢和氨基酸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通路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银屑病1号方可通过改善皮肤微生态治疗银屑病。

关 键 词:银屑病  银屑病1号方  16S  rRNA测序  皮肤微生态  菌群差异  16S功能预测
收稿时间:2022/10/3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