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河南“4.26” 60Co辐射事故3例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造血系统改变20年比较分析
引用本文:卢志娟,李旭光,郝建秀,焦玲,刘强,姜恩海,王雯,江波.河南“4.26” 60Co辐射事故3例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造血系统改变20年比较分析[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21,45(7):434-442.
作者姓名:卢志娟  李旭光  郝建秀  焦玲  刘强  姜恩海  王雯  江波
作者单位:1.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市放射医学与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 300192
摘    要: 目的 观察3例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患者造血系统的远后效应,探究急性外照射后造血系统的远后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1999年河南“4.26”60Co辐射事故中2例中度骨髓型ARS患者(“天“和”旺”,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7岁和8岁)和1例重度骨髓型ARS患者(“梅”,女性,38岁)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共随访11次。依据《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于患者受照后半年开始定期采集3例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进行外周血象、骨髓穿刺涂片、骨髓祖细胞培养及造血刺激因子等检查。(1)外周血象检查: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PLT)、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Hb)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NEUT)百分比和淋巴细胞(LYM)百分比。(2)骨髓穿刺检查:行骨髓穿刺涂片及造血祖细胞培养,检测红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E)、爆式红细胞集落生成单位(BFU-E)、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GM)。(3)造血刺激因子检查: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结果 20年随访期间,3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基本在正常范围内。受到照射后半年,LYM百分比均偏低,NEUT百分比均偏高。“梅”在随访期间多次出现NEUT百分比升高,“旺”多次出现LYM百分比和NEUT百分比异常。“梅”在受到照射后半年及第1年的随访中PLT计数轻度下降,分别为80×109个/L和91×109个/L;“旺”受到照射后半年,PLT计数轻度下降,为91×109个/L;“天”的PLT计数正常。“梅”的Hb水平多次轻度降低,受到照射后第5年中度下降,为85 g/L;“天”受到照射后第9年Hb水平异常升高;随访期间“天”和“旺”的Hb水平数次轻度升高或降低。3例患者随访期间的6次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的结果均为骨髓增生活跃或增生明显活跃。3例患者受到照射后半年的CFU-E、BFU-E和CFU-GM均异常升高;第2年,上述3项指标均降为0;其后缓慢回升,至第7年,CFU-E均高于正常值,CFU-GM基本恢复,BFU-E仍显著减低。在前3年的随访中,“天”的半年和1年EPO轻度异常,“梅”和“旺”EPO均在正常范围。受到照射后半年,3例患者的 GM-CSF均<1.00 pg/mL;“梅”第1年的GM-CSF异常升高,为14.3 pg/mL,第2年恢复正常;“天”和“旺”第1~2年的 GM-CSF均正常。 结论 急性照射对造血系统的损伤具有剂量依赖性和长期性;造血刺激因子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具有长期影响;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情况的各指标间可缺乏一致性改变,随访中需要综合评估。

关 键 词:辐射事故    60Co    造血系统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随访研究
收稿时间:2020-10-30
点击此处可从《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