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全基因组染色体芯片在流产绒毛及死胎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姓名:钱芳波  沈 晔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科,江苏 无锡 214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科,江苏 无锡 214000
基金项目:江苏省妇幼健康重点学科资助项目(T?XK2017)
摘    要:目的:探讨全基因组染色体微阵列芯片(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自然流产及死胎组织遗传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临床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为流产夫妇的遗传咨询和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利用Affymetrix Cytoscan 750K芯片对91例流产样本进行遗传学检测,利用ChAS 3.0软件进行判读分析,并参考DGV、DECIPHER、OMIM、ISCA、UCSC、ClinVar等国际公共病理性数据库,同时与既往文献进行比对,分析拷贝数变异的病理性。结果:91例流产绒毛和死胎样本均获得芯片结果,检测成功率为100%,共检出61例(67.03%)异常样本,除40例(65.57%)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30例三体、10例单体)外,CMA还检测出了10例(16.39%)染色体结构异常、2例(3.28%)多倍体、5例(8.20%)嵌合体、4例(6.56%)杂合性缺失/单亲二倍体。10例染色体结构异常涉及1p36.33p31.1、4p16.3、7q36.2q36.3、22q11.21等区带,其中4例为两条染色体间长短臂末端同时出现缺失和(或)重复,高度提示父母一方为相互易位携带者。结论:全基因组染色体微阵列芯片无需细胞培养,具有高通量、高分辨率、准确率高、报告周期短等优点,可为流产遗传学检测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为患者的病因诊断和再生育风险评估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可作为流产物遗传学诊断的主要检测技术。

关 键 词:自然流产;死胎;染色体微阵列芯片;拷贝数变异;杂合性缺失;嵌合体
收稿时间:2018-04-03
点击此处可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