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引用本文:汤昕未,胡瑞萍,朱玉连,范顺娟,吴军发,余克威,谢鸿宇,吴 毅. 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8, 0(12): 1410-1415
作者姓名:汤昕未  胡瑞萍  朱玉连  范顺娟  吴军发  余克威  谢鸿宇  吴 毅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200040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17411953900);上海市卫计委重要薄弱学科建设项目(2015ZB0401);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16411955400)
摘    要:目的:探索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iTBS)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招募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恢复期(1—6个月)严重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iTBS组和假刺激组。每位患者接受2周共10次对患侧M1的iTBS或假刺激干预。干预前、干预结束后第二天和1个月随访时分别对受试者进行上肢Fugl-Meyer评分、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Barthel指数(BI)的评定和静息运动阈值(RMT)的测定。干预和评定均由经过专业培训后的专人完成。除干预实施者外,患者和所有涉及的研究人员均不知晓分组情况。结果:共有16例患者(每组各8例)完成了这项前瞻性、单中心、单盲、随机、假刺激对照的探索性临床试验。所有受试者均能够耐受iTBS或假刺激。干预前后和随访时两组间上肢Fugl-Meyer评分、MSS、BI评分和健侧RMT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和1个月随访时的各项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但干预后和随访时的健侧RMT与基线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所有受试者干预前后和随访时均无法引出患侧第一骨间背侧肌(FDI)的运动诱发电位(MEP)。结论:对于脑卒中后恢复期的严重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额外增加iTBS刺激可能并不能在短时期内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

关 键 词:脑卒中;经颅磁刺激;θ短阵脉冲刺激;运动功能障碍
收稿时间:2018-08-08

The effect of 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 on motor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Affiliation:Dep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Huashan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040
Abstract:
Keywords:strok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   motor dysfunc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