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对患者早期疗效影响的研究
引用本文:彭茂,高利,魏翠柏,高颖,马斌.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对患者早期疗效影响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0,29(2):83-85.
作者姓名:彭茂  高利  魏翠柏  高颖  马斌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10005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1007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 
摘    要: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对患者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发病72h内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420例,分别采集10个证候要素(包括内风、内火、内湿、痰、瘀、气虚、气滞、阳虚、阴虚、阳亢),并于发病第3天以及2周时分别测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根据发病第3天和发病2周时NIHSS测评结果差值计算改善率,并用Spearman等级相关的统计方法检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类型(单一证候要素以及证候要素两两组合)与早期疗效的关系。结果急性期证候要素以内风为主要表现的患者(P=0.039)较非内风患者具有在发病2周时预后好的特点;急性期证候要素表现为瘀+内风的患者(P=0.028)较瘀不合并内风的患者具有在发病2周时预后好的特点;而内风+内火(P=0.025)、内风+痰(P=0.021)、内湿+气虚(P=0.011)以及气滞+内火(P=0.005)的患者分别较内风不合并痰火、内湿不合并气虚、气滞不合并内火者在发病2周时病情容易加重;而内火、内湿等其他类型证候要素两两组合与发病2周时预后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以内风或瘀+内风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病情较易改善;而以内风+内火、内风+痰、内湿+气虚或气滞+内火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早期病情易出现加重趋势。

关 键 词:缺血性中风  证候要素  内风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早期疗效

Early curative effect study of syndrome elements in case of ischemic apoplexy patient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