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前路与后路术式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比较
引用本文:徐用亿,季峰,王守国,孙进,岳海涛,唐洪辉.前路与后路术式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8(9).
作者姓名:徐用亿  季峰  王守国  孙进  岳海涛  唐洪辉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
摘    要:目的]分析比较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探讨单节段腰椎结核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5年6月在本科手术治疗的40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按手术入路分为两组:前路组18例,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后路组22例,行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采用腰痛VAS、JOA评分、节段后凸Cobb角和其他临床指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前路组与后路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50±40.95)min vs(181.14±46.88)min,P0.05],在失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7.83±261.87)ml vs(570.52±250.09)ml,P0.05]。40例均获得24~3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病灶均获得骨性融合。与术前相比,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两组的ESR、CRP、腰痛VAS评分和节段后凸Cobb角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之间的ESR、CRP、腰痛VAS评分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路组的后凸矫正丢失角度显著大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8±2.40)°vs(1.91±1.60)°,P0.05]。此外,前路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44%(8/18)vs 13.64%(3/22),P0.05]。结论]在标准抗结核化疗基础上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术与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可取得同样的满意疗效,但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并发症更少,后凸矫正丢失更少。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