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观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分析
引用本文:李世刚,郑博,陈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观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8(2).
作者姓名:李世刚  郑博  陈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
摘    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探究药物洗脱支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的新生动脉粥样硬化(neoatherosclerosis,NA)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以及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复查OCT的40例患者。根据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水平是否达标分为达标组(19例,LDL-C1.8 mmol/L)和非达标组(21例,LDL-C≥1.8 mmol/L)。比较两组患者病史、生化指标及服药情况,通过OCT进行NA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非达标组LDL-C水平(2.42±0.79)mmol/L比(1.30±0.35)mmol/L,P0.001]及胆固醇水平(4.38±1.01)mmol/L比(3.07±0.87)mmol/L,P0.001]均高于达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达标组他汀类药物口服剂量(15.26±2.30)mg/d比(22.38±2.10)mg/d,P=0.032]低于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OCT图像特征定量分析比较,非达标组管腔面积(6.14±0.16)mm~2比(5.68±0.14)mm~2,P=0.038]及新生内膜再狭窄率(25.12±1.10)%比(19.70±1.10)%,P=0.001]高于达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定量分析比较,非达标组参照血管直径(2.62±0.18)mm比(3.08±0.15)mm,P=0.049]及最小管腔内径(MLD)(1.88±0.15)mm比(2.55±0.15)mm,P=0.002]低于达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达标组血管直径狭窄率(diameter stenosis,DS)(27.22±3.95)%比(17.42±2.52)%,P=0.040]高于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OCT图像定性分析比较,非达标组NA(78.9%比38.1%,P=0.009),异质性新生内膜(78.9%比38.1%,P=0.009),脂质斑块(73.7%比38.1%,P=0.024),钙化斑块(26.3%比4.8%,P=0.049)发生率高于达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水平(P=0.009),他汀类药物剂量(P=0.040)、男性(P=0.042)及血清肌酸酐水平(P=0.012)为NA影响因素,且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他汀药物剂量,为其独立影响因素。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支架内新生动脉硬化呈正相关性,口服他汀类药物剂量与之呈负相关性(均P0.05)。结论 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和NA密切相关,LDL-C达标可以显著减少NA发生风险,相对强化的他汀类药物治疗策略可以预防NA发生。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