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梗塞和阿司匹林抵抗危险因素研究
引用本文:蒋凌云,陈晓平,彭勇,武月蕾,毛振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梗塞和阿司匹林抵抗危险因素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0(2).
作者姓名:蒋凌云  陈晓平  彭勇  武月蕾  毛振兴
作者单位: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成都,610041
2.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
摘    要:目的 研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发生脑梗塞与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关系,探讨阿司匹林抵抗(AR)可能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指标.方法 既往服用过阿司匹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40例,其中合并脑梗塞16例,定义为阿司匹林抵抗(AR)组,无脑梗塞24例,定义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组.通过血小板聚集仪测血小板聚集率,普通血清化学免疫法测CRP,酶法测血脂.结果 两组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二磷酸腺酐(ADP)及肾上腺素(EPI)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PAG(M)]及一分钟聚集率PAG(1)]AR组明显高于A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示ADPPAG(M)>60%,EPIPAG(M)>60%及两者均>60%的人数比例AR组明显高于AS组(P<0.05).AR组阿司匹林剂量明显低于AS组.血清CRP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VAF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后仍有PAG(M)及PAG(1)增高可能发生脑梗塞,存在AR,阿司匹林剂量不足可能是产生AR的因素之一.体外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以达到有效抑制血小板活性,避免阿司匹林治疗失败,对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梗塞可能有益.

关 键 词:非瓣膜性房颤  阿司匹林抵抗  血小板聚集  C反应蛋白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