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造模早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质结构动态变化影像学观察
引用本文:杨璐希,吴少平,黄雨,郑永基,王竹,李卓,刘中财,唐曦,喻钧伦,潘志华.造模早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质结构动态变化影像学观察[J].西部医学,2021,33(4):506-510.
作者姓名:杨璐希  吴少平  黄雨  郑永基  王竹  李卓  刘中财  唐曦  喻钧伦  潘志华
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放射科;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系;德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南充市中心医院超声科;汉源县中医医院骨科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项目(17ZA0125);成都医学院科研创新团队项目(CYTD19-03)
摘    要:目的 动态观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造模2周之内局部骨质结构影像学与组织学变化,分析股骨头骺上区、骺下区及小转子的变化有无一致性。〖HTH〗方法 45只普通级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15)与实验组(n=30),实验组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造模后第5、7、9、11、13 d分批行CT、MRI、Micro CT与组织学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及其在骺上区、骺下区与小转子等不同部位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常规CT及MRI检查股骨头形态、密度/信号等未见异常改变;Micro-CT见骺上区随造模时间延长逐步出现骨小梁变细、稀疏、部分断裂和骨小梁间距增宽,第9 d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骺下区及小转子的改变不明显。组织学检查见实验组随造模时间延长,骺上区脂肪细胞增大,骨小梁变稀疏,部分断裂,空骨陷窝增多,髓腔内可伴发出血;骺下区及小转子骨小梁清晰整齐,未见空骨陷窝及髓腔内出血。结论 早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局部骨质结构呈现逐步加重的疏松变化趋势,主要发生部位为骺上区。

关 键 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早期  微型CT    骺上区  骺下区  小转子
点击此处可从《西部医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部医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